多元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器乐教学发展探究以古筝教学为例
作者: 黄文娟  日期:2016-04-07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多元文化 音乐教育理念 高等师范院校 教学模式 民族器乐 
描述:教学方法严重滞后的现状。在新世纪,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在面临严峻挑战与竞争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立足于多元音乐文化视野,打破西方音乐文化中心的格局、重树民族音乐本位文化观念,提倡多元--本位相结合的音乐教育理念。文中以古筝教学为例,就民族器乐的教学地位,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本文首先陈述了关于学校音乐教育、民族器乐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观点,然后详细论述了建立多元--本位相结合的民族器乐教育教学体系的实现方法与意义,接着总结了高等学校古筝教育教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接着从音乐素质教育、音乐文化传承,教学方法改革等视角,详细论述了古筝教学复合研究型模式的必要性与具体实现方法,同时基于这一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从与古筝教学与演奏相关的物理学、力学、生理学、心理学,信号处理学等交叉多学科角度对古筝演奏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演奏规律,以丰富古筝教学中贫乏的理论素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上海市中小学校外民族器乐教育的调查研究
作者: 陈瑱璇  日期:2016-04-07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小学 上海 校外 民族器乐 调查研究 
描述:民族器乐学生家长对民族器乐教育的认识与态度;民乐专家对目前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观点和建议;力求为本市更好的开展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工作,传承民族文化提供依据。本研究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一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二是素质教育深化的需要;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一是为本市民族文化的传承,二是为民族器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研究了与民族器乐教育相关和校外教育机构相关的一些文献,并对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对象及相关概念和方法进行了论述。第二章是调查方案与实施,主要论述为了了解本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寻求对策和建议的调查目的;以校外教育机构及其民族器乐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三种调查方法来掌握目前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育的实施方法、形式、途径等情况和教师、学生的综合情况等调查内容,并写入调查过程。第三章是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主要研究包括了上海市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开展的组织结构、校外教育机构的性质和民族器乐教育的实施途径、形式、内容、时间、对象等;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结构、规模和对民族器乐教育的认识与态度等;教材与经费的详细情况;同时对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和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家长对民族器乐教育的认识与态度进行统计分析。第四章是结论与对策,主要是对本市目前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特点、问题和影响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因素做一个总结并一一提出建议。现状特点包括全市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性;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师的专业化特点;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师与学生均已女性为主的特点以及目前民乐学生的初学年龄为幼儿园中大班,流动性大的特点。问题包括了管理、考核机制的不完善、社会宣传力度和政府保障机制不够、民族器乐教育形式单一、生源不稳定、优秀民族器乐教师缺乏、“功利性”太强而忽视了器乐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缺少民族器乐教材等目前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业负担、政策和宣传的导向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最后在对策上一一提出了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对上海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机构民族器乐教育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推动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的整体可持续良性发展。
从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看中国民族器乐标题的英译
作者: 陈珂瑾  日期:2016-04-07 来源 :宁波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英译 中国民族器乐 归化和异化 标题 
描述:献翻译的概念,并阐述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总结和概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后,本文将对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标题进行重点研究,为下一部分的研究和分析做好铺垫。作为中国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三个类别对器乐作品标题进行考察:器乐曲牌标题、现当代作曲家创作的器乐作品标题和民间器乐作品标题。翻译不同类型的器乐作品标题,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所区别。对于器乐曲牌而言,由于很多曲牌已经与音乐内容没有了直接关系,所以译者可以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对于现当代作曲家创作的器乐作品,由于其大多是描述特定场景或寓情于景,则可采取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而对于民间器乐曲,则应根据内容,采取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以求西方观众能够了解中国音乐中贯穿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无论是采用哪种翻译策略,译者都应高度重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交流可以更加顺利地展开。
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中的竹笛交流:以苍、白蛇传、笛韵、胡旋舞为例
作者: 陈慧轩  日期:2016-04-07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 两岸笛艺交流 八孔笛 
描述:便可看出。使得比赛不再只是比赛,更深的意义是,为中国竹笛未来的发展推动,让名家、竹笛学子、演奏者都能在这情况下,一同为竹笛的发展,尽一份心力。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高师中国民族器乐课程重构
作者: 陈劲峰  日期:2016-04-07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国民族器乐 重构 多元文化 高师音乐教育 课程 
描述:化主义等思维方式的推广,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在面临严峻挑战与竞争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对以通过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来传播和发展音乐文化的高师音乐教育的中国民族器乐课程进行重构,具有现实的意义。而高师中国民族器乐课程重构作为一种求生存、求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建立在合理借鉴国际音乐教育的改革经验、准确把握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立足于多元文化视野,打破西方音乐中心的格局、重树民族音乐观念,采取整体联系的观点,优化课程设计、更新知识基础,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和多元的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到教学互动,才能真正落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目标,切实推进中国民族器乐在高师、中小学乃至全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中正和平 幽深淡远:探析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含蓄美倾向
作者: 陈丽萍  日期:2016-04-07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含蓄美 音乐美学 民族器乐 
描述:音乐表现人的情感形式是特殊而又多样的。无论何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从音乐中获得美感。音乐能够表现出生命的一切变化形态,倾听伟大的音乐能够使人产生高峰体验,这种高峰体验是一种肯定性的激情经验。激情的涌动虽然具有巨大的震撼力,能在瞬间发出惊人的情感力量。
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为例
作者: 赵婧伊  日期:2016-04-07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民乐社团 初等教育 小学 民族器乐 
描述:程的一个延伸和扩展,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与了解民族音乐。这种以“社团”为称谓的音乐课外活动,也已悄悄的成为中国基础教育课堂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类教学环节,并随着时代的变迁日益发展壮大。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绪论主要阐明本文的研究缘起、意义、方法以及相关动态。第一章为本文的历史背景依据。主要介绍中国民族器乐教育的整体情况,随后落到初等器乐教育的整体状况,由面到点,从而引出第二章小学民乐社团的兴起与发展。引出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的重要地位。第三章主要针对以上的理论依据进行实践研究,结合笔者对小学民乐社团教学的观察,以及与一线小学民族器乐教师的交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便是第四章的内容。最后,第五章主要对本文整体进行了总结,升华了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胡琴协奏曲《火祭》对中国民族器乐的启示
作者: 薛融  日期:2016-04-07 来源 :聊城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谭盾 火祭 民族器乐 
描述:族器乐可以说是迫在眉睫。而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启示。《火祭》全称为《火祭:为胡琴和民族乐队而做》,是作曲家谭盾根据自己所做的电影《南京1937》配乐所重新编制、改写而创作的中国民族拉弦乐器协奏曲。《火祭》中采用了谭盾常用的乐队剧场的演出效果,舞台上中胡、二胡、高胡独奏乐器在第二乐队的衬托下奏出两个主题,在观众中的第一乐队利用吹管乐器配合独奏乐器烘托演奏气氛,同时在其乐队剧场中还包括有人声的配合,三者的相互呼应下构成了有层次但又有合二为一的音响效果,表现力更加丰富、音色更加强烈,从更深层次体现出了本曲的主题思想即为战争、民族、和平的各种畅想与祈祷。《火祭》即借鉴了西方乐队的写作曲式、布局结构,又将中国的文化元素贯穿其中,同时采用人声器乐化的介入,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可听性。笔者通过对《火祭》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得到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启示,并提出自身的建议。通过对胡琴协奏曲《火祭》的研究分析,以自身的角度总结民族器乐发展的有利途径与方法,从中归纳出有利于民族器乐发展的、并对民族器乐传承有意义的启示与建议是本论文撰写的主要意义。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须以我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汇通传统文化之精华,融合西方先进的手法,吸取外来精髓之处,不断自我创新。在研究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对现状及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还要站在民族器乐自身的立场。面对当今社会复杂的具体背景,从《火祭》中得到我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启示,并力图找到一条发展民族器乐更好、更快的特色道路。
中国钢琴作品中对民族器乐模仿手法的体现:拟声拟态的运用
作者: 董巍微  日期:2016-04-07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模拟演奏 和声色彩 民族风格 
描述:琴音乐的意识形态,对中国钢琴民族风格的表现力上还应多进行研究。 中国的乐曲表现丰富,多以民族的乐器表现为主,或气势磅礴,或小桥流水,或热火朝天,或委婉伤感。钢琴是西方流传过来的乐器,音色单一,腔润苍白,可是如果加上一些演奏手法,如对声音和形态的模拟运用,如用节奏,装饰音等来处理,完全可以演奏出生动的民族风格。中国的音乐主要是体现了一个韵味,长期以来,无论是民间的歌曲还是器乐曲,这个“味儿”就是各地风俗代表的体现。如民歌在演唱中对于演唱乐曲声腔的控制就有圆滑腔,收口腔等等多有二十八种腔法技巧;器乐里面像琵琶的勾、挑、扫、滚,古筝的挑、抹、拂、托,唢呐的滑音、吐音、气拱音、三弦音、箫音等,无论是在演唱和演奏中,均运用不同的手法抓住中国音乐的灵魂,体现中国的“味儿”。 中国的乐器中,大...
高师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初步研究
作者: 罗海玲  日期:2016-04-07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高师 对策 课程改革 民族器乐教学 
描述:民族器乐课程教学相对滞后的现状。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21世纪,多元文化的论题在当今教育界已不容忽视。要理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我们需要从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教育背景着眼来回顾和了解它发展的根源。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在面临严峻挑战和竞争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这种颇具魅力的气鸣乐器,成为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师中开展竹笛等各种民族器乐课程的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化的民族器乐人才,满足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需求,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初步阶段,对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尚处在探究阶段,课程的框架结构往往沿袭音乐艺术院校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尽管高师音乐教育也做了一些教育改革,但也仅是在教学形式上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究。高师音乐教...
< 1 2
Rss订阅